骨干教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骨干教师 >> 正文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骨干教师

作者:梁斌珺     编辑:刘辉    发布日期:2024-12-31    点击:

矿物加工工程是研究矿物分离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其学科目的是将有用矿物和脉石(无用)矿物分离,为进行下一步的冶炼(冶炼过程属于冶金工程专业)工作做准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和矿物加工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实验研究、设计方法)、应用开发技术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受到与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相关的实验技能、工程实践、生产管理、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等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矿物加工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既可从事与矿物加工相关的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开发、工程项目设计和础理论研究,也可从事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

1.专业带头人:梁斌珺

梁斌珺,男,1985年11月生,甘肃天水人,博士,讲师,矿物加工工程教研室主任。2017年6月毕业于中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2017年7月至今工作于赣南科技学院(原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负责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省级重点计划指导教师,赣州市重点实验室“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控制与生态修复实验室”负责人。主要从事复杂难处理资源综合利用、复杂铁矿直接还原与废弃稀土抛光粉再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主持完成湖南省研究生创新项目一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一项,参与横向课题6项;参与申报国家专利1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检索5篇、EI检索1篇,CSCD收录期刊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3篇。

2.骨干教师:原伟泉

原伟泉,男,1991年4月生,陕西蒲城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矿物材料结构设计及其在离子分离、环境污染物去除等方面的应用,离子型稀土高效开发与绿色提取相关研究。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多项。任《矿产保护与利用》期刊青年编委。近五年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国内外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授权4项。

3.骨干教师:古吉汉

古吉汉,男,江西吉安人,江西理工大学在读博士,高级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硕士),曾先后在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江钨控股集团工作,现为赣南科技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任教师,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主要从事低品位难选钨资源高效回收及锂资源综合回收技术研发与经营管理。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获多项奖励,授权专利8件,发表论文11篇。参与完成的科技成果在多家钨业公司应用,新增经济效益近9亿元,达国际先进水平。2021年依托赣州力健新材料有限公司牵头的研发项目,获得赣州经开区科技创新大赛奖项,带领团队与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合作,三个月内实现营业收入6000余万元,利润2000余万元

4.骨干教师:肖斌

肖斌,男,1988年12月生,江西吉安人,博士,讲师,高级双师型教师,研究方向为稀贵金属资源绿色提取技术,主持和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以团队负责人身份参加2023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荣获江西省赛区金奖,国家级铜奖;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校级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水环境污染与控制技术赛项获得团体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江西省铜奖1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校级三等奖1项。

5.骨干教师:黄哲誉

黄哲誉,男,1992年7月生,江西赣州人,工学博士,讲师。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相等多项省部级纵向课题;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授权4项。主要研究方向:难选氧化矿物分选新药剂与界面理论、二次资源综合利用与矿物材料。

6.骨干教师:曾祥荣

曾祥荣,男,江西赣州人,工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赣州市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等多项纵向课题及横向课题研究;发表SCI论文7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出版教材1部;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银奖、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全国三等奖、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西省金奖。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